原标题:疫情过后,电商股遭袭:美国电商平台Etsy被指控售假,一夜之间市值蒸发15亿美元
电商股此时被做空,无异于雪上加霜。
作者 | 扶苏
【资料图】
编辑 | 小白
市值一夜蒸发15亿美元
Etsy(公司)是一家知名的全球电子商务平台,业务主要在北美和欧洲,于2010年挂牌纳斯达克。
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子商务市场,即便面对的是亚马逊和eBay这般强大的竞争对手,公司仍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自上市以来,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每年都在增长。
新冠疫情期间,公司体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营收从2019年的8.2亿美元飙升至2021年的23.2亿美元。
(来源:Business of Apps)
相比其他电商平台,Etsy的特色十分鲜明,以“创意经济”为卖点,早期专注于交易手工或古董商品。
长期以来,北美有数以百万计的卖家,利用Etsy作为副业,销售手工制作的商品,比如首饰、针织服饰、家居用品等。
过去数年的疫情更是助长了这一趋势。在此期间,Etsy平台的活跃用户数量也实现了翻倍,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为9410万名。
(来源:Business of Apps)
虽然以“原创手作”而出名,但发展至今,Etsy平台上也可交易其他商品,如女装、鞋包、饰品等,与多数C2C电商平台基本无异。
美东时间2月16日,Etsy遭到美国知名做空机构香橼(Citron Research)的公开做空。
香橼抨击公司为“全球最大的假货平台”,并称公司为了业绩,鼓励第三方卖家出售假货。
受此影响,公司当日股价截至收盘跌8.40%,蒸发了15个以美元计的小目标。
在C2C电商平台上,买家与卖家之间直接交易,后者通常为中小型卖家。平台基于交易金额(GMV)抽佣,而对于第三方卖家所出售商品的质量,能起到的监管作用有限。
因此,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偶然买到假货,放在全球范围来说,似乎都算不上什么大新闻。
为何只有公司被假货丑闻拖累股价?
给假货卖家引流,从成品到原料均售假
亚马逊和eBay等其他电商平台也曾被曝光交易假货,但与公司这次的“假货丑闻”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公司这次危机的关键在于,这不仅是管理层有没有采取足够措施来监管第三方卖家的问题。
按做空机构的说法,公司在明知第三方卖家售假的情况下,仍允许后者在平台上购买关键词广告,也就是给售假者引流。
如果做空机构指控属实,公司帮助售假,无疑是犯罪行为。
来看看做空机构摆出的证据。
以知名度极高的迪士尼动漫角色为例。众所周知,迪士尼的收入主要依赖围绕IP展开的媒体影视、线下乐园等业务,因此对版权保护极其严格。
对迪士尼感兴趣的老铁可以在市值风云App内搜索,获取第一手资料。
当用户在Etsy平台上搜索关键词“迪士尼”时,会显示超过100万个商品搜索结果。
下图是做空机构列出的前8个搜索结果,其中7个很明显是未经迪士尼授权的假货。
但更为糟糕的是,排名前四的商品,都是向公司购买了关键词“迪士尼”的假货卖家的广告 (注:标注“Ad by Etsy seller”) 。
公司甚至将其中的1个假货卖家标注为“明星卖家(Star Seller)”,页面显示,仅这1个卖家就已经交易了3.4万笔订单。
库里南车主们的爱用表,劳力士,也难逃被售假的命运。
在Etsy平台上,输入关键词“劳力士”,显示出2万个搜索结果。前8个搜索结果中,前4个同样是卖家付费广告。
做空机构称,平台搜索排名靠前的劳力士商品,全是假货。
为啥?毕竟从风云君都能买得起、仅数百美元的售价来看,这些劳力士显然不是正品。
更有趣的是,做空机构称,Etsy平台不仅交易假货成品,甚至还充当了假货生产的供应链。
在平台上搜索关键词“设计师面料(designer fabric)”,显示超过10万个商品,包括许多奢侈品品牌的假货面料,如路易威登(LV)、古琦(Gucci)、迪奥(Dior)……
电商股此时被做空,无异于雪上加霜
要问吃瓜的风云君怎么看这件事呢?
自2022年全球疫情缓和以来,美股市场上,此前受益于疫情的电商股们,股价开始江河日下。
近期,北美电商巨头亚马逊的股价,一度跌近疫情前的水平。
(来源:Google Finance)
其他规模较小的电商企业,如公司和eBay,股价表现同样不容乐观。
(来源:Google Finance)
在风云君看来,美股电商股去年以来受挫的原因,主要与投资者情绪相关。
事实上,从基本面来看,许多电商股的财务指标并未明显恶化。
以Etsy为例,据披露,公司最近两个季度的业绩,连续超过市场预期。
2022年三季度,公司营收5.95亿美元,超预期的5.64亿美元;调整后每股盈利58美分,超预期的37美分。
公司给出的四季度业绩指引,同样优于市场预期。公司预计四季度营收7-7.8亿美元,市场预期为7.42亿美元。
但对于投资者来说,一家透明度和诚信值得商榷的上市公司,其披露财务指标质量以及收入基础的可行性,也要打个问号了。
持续低迷的投资者情绪,叠加做空机构抛出的假货丑闻,对于公司股价来说,此时无异于雪上加霜。
免责声明: 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