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转山路目前仍无法通行,请广大游客知晓,各商户请做好劝导工作!”4月中旬某天一大早,塔尔钦边境派出所所长巴桑平措发了条朋友圈,并配了四张大雪封山的图片。
巴桑平措的电话号码被写进了冈仁波齐旅游攻略里。这段时间,他接到不少游客打来的电话,几乎都是咨询什么时候能来转山,“我只能一个个回复说我们是派出所,旅游出行的具体信息不归我们负责”。不过每次临挂电话前他都会叮嘱对方几句,眼下还不适合转山,一定要充分评估自身状况,理性出行。
(冈仁波齐 央视网记者 王静远 摄)
【资料图】
冈仁波齐脚下的派出所
塔尔钦边境派出所驻守在普兰县巴嘎乡塔尔钦,隶属西藏阿里边境管理支队普兰大队,地处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台地,驻地海拔4810米,气候寒冷干燥,冬季严酷漫长。
大风天气是塔尔钦的“特产”,尤其每年的冬春季节,即便安装了两层厚厚的玻璃,仍旧无法隔绝猛烈凌厉的风声。在阿里,戍边生活单调枯燥,为了让大家看到更多绿色与生机,边境派出所大多设有阳光房,房间里的各种植物被精心照料,在窗外残酷环境的衬托下,这片绿意也显得格外珍贵。
(房间里的绿植 受访者供图)
“我们是边境所、景区所、牧区所”,巴桑平措介绍,塔尔钦派出所位于冈仁波齐脚下,管辖面积4086平方公里,重要交通动脉219国道贯穿辖区,辖区游客、转山、务工、经商人员众多。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工作任务的复杂与艰巨。除了守护边境安全、辖区社会面治理和案件办理、辖区人口管理等,塔尔钦还承担着交通道路救援、环“神山”高海拔应急救援、“圣湖”(玛旁雍措)和“鬼湖”(拉昂措)周边车辆救援等任务。
每年6月至10月,是阿里高原的旅游旺季,也是塔尔钦这座偏远僻静的藏西小镇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和游客汇聚在冈仁波齐脚下,用他们最原始、最虔诚的朝圣仪式——转山,表达对冈仁波齐的敬畏和崇仰。相应地,这也是派出所民警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每天都要到海拔4800多米的冈仁波齐山脚下巡逻,对游客营地、辖区宾馆旅店、过往人员及车辆进行检查。
“救到了鼓舞很大,但救不到打击也很大”
常年驻守在冈仁波齐脚下,最让巴桑平措揪心担忧的便是转山游客的安全问题。巴桑平措介绍,疫情前平均每年有近6万名国内外游客前来冈仁波齐朝圣、旅游,而一年下来光是救援的人数就有七八百人,“最多的时候,有一年10月份仅仅一天就救出来一二百人”。
巴桑平措回忆起2022年春节期间的一次救援,那天是农历大年初二,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普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转警指令,5名内地赴藏游客不顾气象部门的风雪预警和当地公安民警、群众劝返告诫,仍坚持前往冈仁波齐转山,后来在卓玛拉垭口附近迷路。
(塔尔钦边境派出所民警在冈仁波齐脚下巡逻、排查(左三为巴桑平错) 央视网记者 王静远 摄)
21点左右,天已经黑透,山上飘起了雪,巴桑平措和5名民警携带救援装备,逆时针(游客转山路线为顺时针)沿转山路展开救援。由于转山路积雪较深,车辆无法正常行驶,他们只能徒步搜寻。
再加之报警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无法实时掌握被困游客具体位置和身体状况,民警们对沿途活动板房、卫生间等能够用于躲避风雪的地方进行逐一搜寻,但仍未发现游客踪影。
次日凌晨2点,风力加大,能见度仅1米,体感温度低至零下三四十度,救援民警也先后出现了高原反应,一路走一路摔,行进极其困难,手电筒也因太冷被冻没电了,只好拿手机屏幕光照明,暖水壶也被冻成冰坨。“因为我戴眼镜,如果戴面罩的话眼镜总是起雾,就把面罩摘了,结果雪打到脸上就化了,一吹风就结了冰,只好把冰块从脸上揭下来再接着走。”
(参与搜救民警因高原反应累倒在雪地中 受访者供图)
巴桑平措记得当时有一座山结满了冰,怎么努力都爬不上去,只能等白天太阳出来把冰融化了才能行进,无奈之下,一行人只好原路返回。在返回途中,因为视线太差,大家前前后后迷路了3次,“只敢沿着河边走”。最终凌晨5点才下撤到停车处,7点才回到单位,睡了两三个小时后又再次出发搜救被困人员。
当日普兰县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部分山路积雪厚度已达50厘米以上,通行条件极差。面对重重困难,当地118人全力搜寻救援26小时后,有3人成功获救,另2人在下撤过程中失去生命体征,不幸遇难。
“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找到人的时候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巴桑平措的声音愈发低沉。戍守在冈仁波齐脚下的派出所民警们,每年参与各类转山救援不下百起,也常碰到有游客因为高反、低温等原因遇难,但这次经历,还是让参与救援的几位民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没救到人的时候确实很恼火,就会忍不住想要是积雪没有那么厚就好了,要是当时有信号就好了……内心真的很愧疚。”巴桑平措之前接到过一起警情救援,一个女孩在转山途中坠崖,他们赶到现场时女孩仍有生命体征,但由于摔得太严重,女孩在下撤过程中不幸遇难。返程途中大家都不愿多说话,巴桑平措默默观察着沿路的状况,恨不得把眼前所有的山口和石块都牢牢刻在心里,“这样的话,下次救援就能快点、再快点”。
之后的几天,巴桑平措一直失眠睡不着,一次又一次地回想起当时的画面。后来转山、救援路上再经过当时的事发地,他也总是会想起那个女孩的模样,“到现在都忘不了”。巴桑平措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救到了对自己鼓舞很大,但救不到打击也很大,甚至要花几年的时间去平复。”
(塔尔钦边境派出所民警和护边员骑马巡逻 西藏边检总站 郭远敬 摄)
冈仁波齐的“守护者”
工作的特殊性让巴桑平措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正因如此,他和派出所的民警们总是苦口婆心地劝游客,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山,此外还要合理评估自身体质状况。
巴桑平措不止一次在冬季碰到背着登山包、拿着登山杖的游客,“一看就是来转山的”。面对那些在劝阻后仍坚持要转山的游客,他就会赶忙掏出手机给对方看最近一次在转山路上巡逻时拍下的照片。好不容易把对方劝回酒店,巴桑平措还会特意跟酒店老板多叮嘱几句,如果对方半夜离开酒店一定要及时通知派出所,“冈仁波齐实在太开阔了,游客从哪个地方进去都有可能,我们能做的就是预防。”
(玛旁雍措 西藏边检总站 郭远敬 摄)
多年戍守在高海拔地区,塔尔钦边境派出所民警们的身体都遭受了许多不可逆的伤害,但由于肩负救援重任,大家在克服极端生存环境的同时,还要在此环境下进行体能训练。碰到高反严重的游客,民警们得轮流接替把游客背下山,或是用担架把游客抬下山,“没有一定身体条件的话,山都上不去,更何况是救援”,巴桑平措说。
冈仁波齐转山路外圈约56公里,在塔尔钦工作这8年里,巴桑平措已经走过了三四百圈转山路。被困游客只要大概形容下周边环境,他便能立刻定位到具体位置,譬如卓玛拉垭口下有一块常年不化的冰、这座山看起来像老鹰的样子、这个地方有三块石头摞起来、附近有一些连片的泉眼等等,“这么熟悉都是一圈一圈走出来的”。
如今的塔尔钦边境派出所早已成为了游客心中的“天降神兵”。过去5年,派出所收到了200多幅锦旗,挂满了整个荣誉室。每提起一面锦旗,巴桑平措都能滔滔不绝地讲起背后的故事。
(塔尔钦边境派出所收到的锦旗 西藏边检总站 郭远敬 摄)
最让巴桑平措触动的是,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解他们工作的不易。之前有遇难游客的家属带着律师找到所里,责怪他们没有把人救回来,“那会儿是真的挺委屈,我们确实尽了百分百的全力”。巴桑平措说后来他们带家属去看了转山路,家属亲眼目睹后才明白环境有多险恶,山有多陡,雪有多大。巴桑平措还发现,近两年每当媒体报道冈仁波齐救援时,评论区里指责的声音几乎没有了,“挺感动的”。
2017年3月,巴嘎乡被定位为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同年8月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特色小城镇培育名录。目前,这座“牦牛背上”的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中。
巴桑平措介绍,“乙类乙管”后,预计今年会有成倍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朝圣、旅游。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游客高峰期,现阶段,塔尔钦边境派出所正在对辖区内的营业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包括餐饮店的食品安全、旅店的消防安全、交通道路安全等。
扎根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塔尔钦边境派出所的移民管理警察们,守卫着冈仁波齐脚下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