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资料图】
3、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4、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5、3、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6、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7、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8、(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9、5、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11、6、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12、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13、7、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8、拉余同饮。
1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5、(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16、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17、9、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18、(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19、10、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0、”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出处:《陶庵梦忆》——公元1632年·张岱扩展资料《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21、开头二句点明时间、地点。
22、张岱文集中凡纪昔年游踪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23、这里标“祟侦五年”,也是如此。
24、“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
25、这开头的闲闲二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26、下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紧承开头。
27、只此二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28、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
29、“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嗦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30、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31、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大雪的威严。
32、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4、”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江雪中独有一位垂钓的渔翁。
35、而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
36、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这里“湖中人鸟声俱绝”,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37、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湖心亭看雪。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