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中国品牌的质量优势,提升中国品牌的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才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近年来,中国品牌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也要看到,中国品牌建设尚未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仍然不高,品牌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整体影响力、竞争力同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差距。品牌建设事关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聚焦实体经济,坚持自主创新,拓宽国际视野,不断增强中国品牌的质量优势,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品牌强国。
第一,以加快质量强国建设增强中国品牌的质量优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不久,《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发布,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建设质量强国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就要坚持质量第一的价值导向,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促进质量变革创新,积极对接国际先进技术、规则、标准,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树立“中国质量”的形象,提升中国品牌的质量引领力。
企业是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主体。要推动企业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标杆,加快产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软件等短板,增强质量稳定性与可靠性,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更多国际一流的高质量产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推进质量提升的良好生态。
第二,发挥科技创新对增强中国品牌质量优势的关键作用。
从根本上说,增强中国品牌的质量优势要靠科技创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推进,唯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才能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为此,要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强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在更多领域实现对国际先进水平的赶超,提高中国品牌的科技含量,持续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赢得更多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同和信任。
当前,在数字技术向制造领域广泛渗透的背景下,要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鼓励企业积极融入“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要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开源平台、开源项目建设,推广数字化研发设计,鼓励发展个性化定制和规模化定制,促进产品迭代更新,推出更多高科技含量和引领消费时尚的产品,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活,更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者需求,使中国品牌的质量优势得到更广泛认同。
第三,通过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增强中国品牌的质量优势。
高质量的品牌需要长期的精心培育和良好的成长环境。要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和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深化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维护等能力建设,提高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能力。完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开展品牌价值评价研究和结果应用。支持企业加强品牌保护和维权,依法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为优质品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形成企业争创品牌、大众信赖品牌的浓厚社会氛围。
增强中国品牌的质量优势,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提高品牌质量优势的重要作用。只有强化公平竞争,实行优质优价、优胜劣汰,才能倒逼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企业以质取胜,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才能持续涌现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品牌领军企业,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
第四,增强中国品牌的质量优势要着力提升品牌文化内涵。
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具有最持久的影响力。中国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提升中国品牌的文化内涵,就要注重挖掘、提炼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为中国品牌注入更多中华文化元素,增强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文化认同。要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以中国品牌促进跨文化沟通,提升中国品牌的文化影响力。
媒体是培育质量文化、传播品牌文化内涵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媒体在提高公众质量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促进全社会形成崇尚质量、追求质量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质量素养。要注重中国品牌形象和文化传承,扩大中国品牌的传播效应,通过融通中外的传播方式,展示中国品牌形象,提高国内外市场对中国品牌的认同感,增强中国品牌的文化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
品牌建设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只有加快质量强国建设、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完善品牌培育机制、提升品牌文化内涵,更好满足国内外消费者需求,才能造就更多高质量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让中国品牌享誉世界。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