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今年是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5月29日,“稻谷飘香,禾下追梦——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展览在中国科技馆开幕。展览追寻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的探索与实践,展现了他们“禾下追梦”的艰辛历程。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金灿灿的“稻田”,“稻田”里竖起的巨幅画像上,丁颖、刘耀光、袁隆平、黄耀祥……一个个在杂交水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深情地凝望着眼前的土地。巨幅画由科技馆工作人员创作,为首次展出。在接下来的“梦想缘起”“齐心逐梦”“接续追梦”“共同梦想”等展区里,伴随着一张张图片的讲述,这些科学家的形象也渐渐鲜活起来。
策展方介绍,1973年,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袁隆平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一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所谓“三系”,即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其中,找到不育系是实现“三系法”技术路线的第一步。1964年夏天,袁隆平开始了漫长的“寻稻之旅”。在每天中午太阳光最强的时候,他拿着15倍放大镜,审视着试验田中每一株水稻的每一朵花。历时两年,终于发现了6株雄性不育株。展览展出的老照片为观众还原了袁隆平与助手们在试验田工作的场景。一张稻田里的4人合影也格外有意义,主角分别是在“三系”配套攻关中,最早开展研究的袁隆平、尹华奇,最先育成不育系的颜龙安和最早找到恢复系的张先程。“我们希望通过展览,立体式展现我国科学家在杂交水稻领域攻坚克难的伟大历程和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以及造福世界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弘扬崇高的科学家精神。”
此次展览将在科技馆展出至10月初,之后赴全国各地巡展。科技馆还将围绕展览主题,持续推出“科学家与设计师共话展览”、科技志愿讲解、专家专题讲座等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展览内容。此外,该馆还将同步上线展览网络专题,打造“线上-线下”“实体-虚拟”相结合的全方位科普形式。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牛伟坤 程功
流程编辑:u028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