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28日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28日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数据。2023年上半年,随着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物流需求整体呈现温和复苏。二季度上游产销有所恢复,社会去库存持续优化,物流服务供给充足能力提升,供应链各环节循环逐步畅通,社会物流成本稳中有降。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6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1-5月提高0.3个百分点,二季度环比提高1.6个百分点,年内物流需求累计增长整体呈回升态势。
【资料图】
综合来看,供应链上下游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物流运行整体呈企稳趋好的发展状态。从物流需求结构来看,工业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增速总体平稳,为社会物流总额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民生消费物流实现较快增长,对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与上年同期相比,民生消费、进口、再生资源等领域物流贡献率有所提升,合计贡献率近三成,拉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从不同领域看,结构分化趋势显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工业领域结构优化,物流需求升级动力明显。
上半年,工业生产持续恢复,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3.8%,分别较1-5月份和一季度加快0.2和0.8个百分点。从月度看,二季度各月累计同比分别增长3.6%、3.6%、3.8%,呈总体回升态势,其中超过六成行业物流总额实现增长,显示工业物流整体回稳的态势较为稳固。工业品物流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不断积聚,创新发展动能成为重要增长动力。上半年,装备制造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5%,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航空制造、智能设备、新能源和半导体专用设备等领域物流总额增速均超过20%,高技术制造带动物流需求增长的引擎作用继续显现。
二是民生消费物流恢复较快,多场景多领域同步改善。
上半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二季度各类消费场景持续恢复,相关物流需求呈较快增长。一是线上线下消费物流同步回升,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上半年实现快递业务量超过600亿件;便利店、百货店等线下物流额增速均超过8%,零售消费和餐饮消费物流持续恢复。二是农村电商等重点领域消费物流连续回升,6月份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为128.4点,比上月上升3.3个点。平台监测大数据显示,“618”期间,农村地区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速比全部网络零售额高2.8个百分点,农村电商物流需求实现加速发展。
三是进口物流量增长韧性较强,结构呈现分化。
上半年进口物流总额8.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进口实物物流规模整体稳中有升,展现了较强的韧性。从结构看,各领域进口量有所分化,农产品和大宗商品进口物流量持续增长,机电产品等制造品有所回落。大宗商品方面,上半年,能源、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增加17.1%;工业制造品方面,受到部分国家出口限制等因素影响,机床、集成电路等进口物流量均有下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表示,上半年,随着上游需求稳步恢复,物流供给同步增量提质,加之多部门出台物流政策保畅通、降成本相关政策逐步显效,经济循环畅通有所改善,物流运行成本整体有所回落。
综合来看,上半年物流运行延续恢复势头,供应链循环进一步畅通。二季度部分项指标虽有波动但总体恢复势头较好,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改善,单位物流成本稳中有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出,从全年来看,支撑物流稳定恢复的有利条件依然较多,物流需求有望继续扩大。一是物流需求潜力尚存。今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消费升级呈现较快的恢复发展势头,工业制造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乡村振兴有效实施,高技术物流、农村物流等领域有望实现较快增长,有利于物流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二是物流企业预期稳中向好。6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6个月在55%左右高景气区间,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和多式联运领域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达到57.9%、62.5%和57.1%,表明物流企业对市场前景看好。三是物流运行环境继续改善。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出台物流领域实施政策,保障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畅通,维护物流运行秩序,助企纾困,助力物流运行稳定恢复。
随着下半年国家提出的进一步扩大内需,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领域,整治乱收费、鼓励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民生保障等系列发展方向的明确定位,同时结合物流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韧性,社会物流需求长期向好的趋势将更明显。